3月20日,国家认监委正式对外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这是我国首个系统性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文件。该规则明确了认证适合使用的范围、模式、流程、标识样式及管理要求等关键内容,为规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活动提供重要指导。同时,与之配套的中国产品碳足迹标识也同步发布,其主体采用绿色调,借“脚印”图案展现碳足迹概念,以数字格式呈现产品碳足迹量化结果,助力消费者直观获取碳排放信息 。
2、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
3月2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双方围绕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黄润秋介绍了中国关于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策、行动和取得的成效,表示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水平发展之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始终做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
2025年3月21日,中国结算发布《中国结算关于暂免收取部分债券登记费用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5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暂免收取绿色公司债券、科学技术创新公司债券发行人服务费,并继续暂免收取非公有制企业公司债券发行人服务费及债券结算费。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扩大暂免相关债券发行人服务费范围,有利于逐步降低债券发行人融资成本;继续暂免债券结算费,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市场活力。
法国赛科技术集团正在通过REMORA Stack项目,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工业能源转型方案,旨在为工厂、工业区、生态区、购物中心、电力园区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场所提供大规模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存解决方案。该项目是欧盟资助的Air4NRG合作项目的一部分,赛科技术集团正在开发测试设施,以评估REMORA Stack在现实条件下的运行效果。首个工业规模的试点计划预计于2026年启动,首批生产装置将于2028年至2029年间推出。这一进展标志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存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有望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3月20日,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在江苏常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清洁能源、绿色物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探索钢铁行业零碳发展路径。未来,双方将合力开创“钢、电、碳”产业协同新范式,聚焦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推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示范项目落地,以“零碳钢铁”逐步加强产业竞争力,为行业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