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5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头等力度”大抓工业、齐抓工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代表、委员表示,将深入领会报告精神,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面持续加力,为制造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济宁市将坚持“抓大不放小”,起底式梳理38个工业大类细分产业,全部纳入15条标志性产业链、36条重点产业链。“一企一策”支持85家“链主”公司发展壮大,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9家以上。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等企业300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公司400家以上。开展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集中资源要素打造“232”优势产业集群。
济宁市人大代表冯甲新:“一个万亿、5个倍增10个加力提效为济宁的发展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支持泗水打造全国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工业技改、科学技术创新等各项工作,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为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泗水力量。”
济宁市人大代表李广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人,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提升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济宁经济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济宁市将健全完善梯次培育体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0家,新增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60家以上。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20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培育“晨星工厂”50家以上,规上工业公司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过91%。
济宁市政协委员韩广健:“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深入调研经济领域,倾听企业心声,精准传递行业诉求,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积极宣传利好政策,激发市场活力。相信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济宁市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济宁市政协委员方春秀:“会议明确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向,强调了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同时,优化园区服务,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园区高水平发展。”
济宁市政协委员满忠晓:“加强校地、校企合作,让高校人才走进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通过联合攻关等方式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业改造升级,为我市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